買樓、租樓的比較
眾所周知香港樓價極高,買樓最少要預備幾十萬作首期。想要有自己一個安樂窩,但又未夠財政能力置業,就只好選擇租住。其實買定租好,因人、因時而異,以下5項買樓、租樓的比較,助你參考邊樣好。

1.租樓財政能力要求較低
要買得起一層樓,最基本先要有比得起首期的資金。如名下無其他按揭物業,以首置身份買一個五百萬的上車盤,按揭成數最高可達九成,但不要忘記還有一大筆雜項開支,如經紀佣金、律師費、高昂的印花稅等,所以最少也要預備五十萬作首期。
相對地,租樓要求的財政能力較低,一般只須向業主預繳兩個月租金按金,及一個月租金作上期。另外,管理費、差餉、由租盤業主支付,而大廈維修及單位保養費亦屬業主責任,租樓不必憂慮這些支出。
2.買樓可作投資之用
從投資角度看,買樓除了作自住用途,還可作投資之用。供樓可增值財富,樓價上升時會增加物業價值,此時售出物業可賺取差價。亦可透過出租單位收租,賺取租金回報。
相對買樓,租樓不受樓價影響,不會因樓價上升而增值財富,每月繳付的租金只視作日常生活開支。
3.租樓較高流動性
如供樓時遇上樓價下滑、租金下調,或利率上升,物業或會成為負資產,業主可能要蝕讓物業。相反,租樓則不需供樓,固住屋較低機會成為負現金流。
4.買樓較有利長遠規劃
買入的物業屬全權擁有,可按個人或家庭需要進行大改動,如裝修改動間隔。
買樓亦對長遠的人生規劃較有利,若年輕時已「上車」,待退休後已完成按揭供款,年老可有安居之所,亦可參與「安老按揭計劃」,將持有物業轉換成年金入息。持有的物業亦是家庭資產一部份,可傳承家人和後代。
5.租樓較有彈性
香港的租約通常是一年「死約」(在特定年期內雙方均不能終止租約),一年「生約」。當「死約期」過後,如遇上任何問題想遷離,一般只須一個月通知即可終止租約,因此租樓有較大彈性,可按自身狀况或需要搬遷住所。
無論你是準備好入市,還是計劃當中,要創造穩定的被動收入,實現財務自由以至時間自由。除了足夠的銀彈外,知識儲備亦不可少,想了解更多透過物業投資創造被動收入的經驗和心得?不妨參加香港中小型業主會的物業投資講座共同學習交流,一齊走出打工奴隸和窮忙的死循環!
收租一定要買樓 ? 教你借力打力創造源源不絕被動收入! 立即報名「零成本」物業投資講座分享會